11月6日—7日,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研讨会在东营市召开。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邱新立,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姚丙华,东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早军,东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窦锦波出席会议。河北、黑龙江、河南、云南、广东、重庆、陕西等部分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邱新立在会上讲话时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全国方志馆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方志馆体系初具规模。国家方志馆各分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担当作为,狠抓质量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东营黄河文化馆)自2018年5月开馆以来,充分发挥研究阵地和展陈平台优势,在方志文化研究成果转化、黄河文化展览展示、方志馆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各分馆提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作出了示范。
邱新立强调,国家方志馆分馆是全国方志馆体系中最具特色、最有创新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览展示地情、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方志文化发展与传播等方面成绩斐然,已经成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国家方志馆和省级地方志机构要加强对分馆的统筹管理和业务指导,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建立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对接文化需求,全方位提升分馆品质。聚焦“志”“特”“好”“新”四字定位,用好方志资源,发挥特色优势,丰富展陈内容,实现数字赋能,讲好方志故事、中国故事,服务好群众文化需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馆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支持分馆之间建立多种联合、联动机制,鼓励各分馆与当地文化服务机构深化协作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协作配合、沟通互助,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姚丙华在致辞中指出,山东省各级史志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聚焦主业,全力以赴推进志鉴编修,全面启动《山东扶贫志》、《山东全面小康志》编修工作。编纂出版《齐鲁文库·史志编》第二辑,向世界集中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坚持服务中心,组织实施齐鲁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方志馆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地方志立起来、活起来、用起来的成效明显。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东营黄河文化馆)自开馆运行以来,聚焦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服务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研究阵地、编研成果、展陈平台优势,在方志成果转化、黄河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国方志馆分馆建设探索了路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东营样板”和“东营经验”。
窦锦波在致辞中表示,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全市地方史志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以高质量编研成果和高水平展陈项目,讲好中华文明中的“黄河故事”、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国家战略中的“东营故事”。策划推出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东营实践主题展”“大河奔流·红色血脉——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主题展”等一批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和观赏性的精品展览,编辑出版了《黄河入海涌大潮——东营市推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五周年实录》《你的样子——东营重要历史人物画传》等一批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精神高度的新型志鉴产品,整合史志资源创意推出“东营有‘画’说”文化品牌,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东营黄河文化馆)开馆六年多来,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阵地、展示城市形象和地情文化的窗口、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为服务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国方志馆建设贡献了东营力量。东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有关要求,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推动地方史志事业和方志馆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在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等地进行现场教学;交流了各分馆工作开展情况;发布了《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报告》。